向良種良田要高質量發展
域名停靠盘他射门app免费下载2023_重生之我的纵意人生简介..._ェ在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读研究生的毋婕,今年第一次担任古籍普查志愿者。在曲靖市图书馆,她每天穿着蓝色大褂,戴着口罩,在古籍书库里搬书、看书、拍照、登记……这位年轻的女孩并不觉得枯燥,相反时不时会感到惊喜。在普查时,毋婕发现了一部民国时期出版的《西学十六种》,详细介绍了西方的数学、天文、地理等知识。“我的专业方向就是历史地理学,这套书里有不少地图,有些是非常罕见的。”毋婕说。4wlZeS-JOADFAJF12310ADF-向良種良田要高質量發展
種子,是糧食安全的根基;耕地,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,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。保障糧食安全,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戰略。如何看待這一最新部署?打好種業翻身仗、牢牢守住耕地紅線,進一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,該從哪裡着手?記者進行了采訪。
加強良種來源和供給保障,提高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水平
“好種子才能産好糧。這幾年,我們基地種的都是‘川優6203’水稻,屬于适合川蜀地區氣候的長粒型優質香稻。”四川内江市東興區宏展糧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紅兵介紹,這種水稻畝産超過650公斤,收購價比普通水稻高20%—30%。
一粒小小的種子,對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,起着關鍵支撐作用。目前,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%以上,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%,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%。“總體上,我國農業用種安全是有保障的,風險是可控的。”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說。
不過,良種來源和供給仍有短闆。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分析,受育種水平及栽培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,我國玉米、大豆等作物品種與國際上存在差距,大豆單産普遍隻有國際先進水平的60%左右。“提高單産,關鍵靠良種。現代育種技術能夠有效改善作物的抗病、抗倒伏等性狀,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争力。”
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存在短闆。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說,近年來,我國種業科技進步明顯,但核心技術創新還不足,主要體現在種質資源挖掘、技術創新應用以及商業化育種體系等方面。
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産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,是種業原始創新的物質基礎。“從源頭破解‘卡脖子’難題,是種業打翻身仗的鑰匙。”李國祥說,我國地域廣闊,氣候和自然環境差異大,物種豐富,是我國種業全鍊條自主創新極其有利的條件。
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表示,要緊密圍繞我國農業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,加快培育抗赤黴病節水小麥、高産優質水稻等重大新品種。同時,要加大種業知識産權保護力度。
夯實糧食生産土地根基,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
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表示,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,就是守住糧食生産的“安全線”。
2020年,國辦印發《關于堅決制止耕地“非農化”行為的通知》和《關于防止耕地“非糧化”穩定糧食生産的意見》,明确“将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于糧食生産”等要求。近日,農業農村部對統籌和利用撂荒地、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産發展作出具體部署。
近年來,随着城鎮化推進和資本下鄉,有的地方繞開耕地用途管制規定,将農用地非法轉為非農建設用地進行開發,有的地方将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産等。葉興慶說:“這些行為,必須堅決遏止,同時落實好耕地占補平衡政策。”
提升耕地質量,必須加快建設高标準農田。“2020年,我承包的地塊有30畝納入了土地平整範圍,往後種地收入還能漲。”湖南平江縣白茅塅村種糧大戶黃新根說。
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,2021年,我國将推進1億畝高标準農田建設,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1500萬畝。
耕地質量提升,要在關鍵處拿出關鍵措施。2021年,我國将啟動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,集中連片推進黑土地綜合治理,加快改善黑土地設施條件、内在質量、生态環境等,開展保護性耕作6000萬畝。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态研究所研究員關義新表示,實施推廣保護性耕作,不僅能減少風蝕水蝕、提高土壤有機質,還能有效促進作物抗逆增産。
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,從根本上守住糧食安全。葉興慶說,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立足整個産業,通過集聚整合資源要素,建立以糧食生産為基礎、“糧頭食尾”“農頭工尾”為延伸的産業體系。既有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,提升供給質量,同時能有效調動糧食主産區積極性,讓種糧農民分享到更多産業鍊增值收益。
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,2021年将聚焦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,選擇産糧大縣集中、基礎條件良好的區域,加大傾斜支持力度,着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,打造一批國家級糧食安全産業帶,提升糧食産業鍊、供應鍊現代化水平。
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,推動農業生産綠色發展
“我們的5萬畝饒河大米從育苗、收割到晾曬實行全流程統一管理,不輸世界級品質好米。”黑龍江饒河縣勝利米業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潘培軍介紹,公司的2000畝鳅稻米,泥鳅在水稻田裡遊,既能松土,又能給水稻提供養料,産出的米粒更實。
綠色、優質已成為我國糧食生産的主旋律。2020年,新認證綠色、有機、地理标志農産品2.2萬個,農産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達97.8%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75%,農作物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4年負增長。
過去,一些地方過量使用化肥,成了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。近年來,各地通過推廣測土配方施肥、機械深施、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施肥技術和産品提高化肥利用率,通過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替代和減少化學農藥使用,通過推進統防統治、裝備新型高效藥械提高農藥利用率。
推動進一步節肥節藥,需要補齊相關的技術、機制短闆。全國農技中心主任魏啟文分析,目前我國綠色防控産品加工水平和産業化水平還不高,生物農藥防治效果差别較大,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能力和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;提高肥料利用水平,需要集中力量突破制約肥料高效利用的重大技術,逐步細化完善不同區域、不同作物科學施肥技術方案。
畜禽糞污和稭稈等農業廢棄物,是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一大難點。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說,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重點,發展區域生态循環農業,是推動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的有效方式。
在山東龍口市黃山館鎮隋家莊村,每年“三夏”期間,成捆的麥稭從地頭直接運往附近的奶牛場。格潤富德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有關負責人介紹,稭稈經晾曬、粉碎後,成為奶牛粗飼料的重要補充,還能制作成優質的牛床墊料;牛糞作為優質有機肥還田,消化了多餘的稭稈,從源頭上保證了糧食和乳制品的質量。
近年來,我國已逐步建立起稭稈收儲運體系,因地制宜推動稭稈綜合利用。2019年全國稭稈利用量6.34億噸,其中稭稈飼料化利用量1.03億噸。
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,2021年将開展有機肥替代和農膜補償試點,再創建100個綠色防控示範縣,完成污染耕地安全利用5000萬畝和耕地輪作休耕4000萬畝。為保障老百姓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要擴大農産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範圍,再制修訂1000項食品安全國家标準,再認定1萬個綠色、有機、地理标志農産品,推進食用農産品達标合格證制度盡快實現全覆蓋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1年02月05日 02 版)